广州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广东教师招聘群体心理中的群体影响
广州
[切换城市]

广东教师招聘群体心理中的群体影响

更新时间:2018-01-12 14:01:42 浏览次数:72次
区域: 广州 > 天河 > 五山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群体影响主要以单选的形式出现,那么大家就需要去掌握每一种影响的关键点,并区分相似的类型。本文来源 广东教师招聘网 http://gd.z***/html/2018/zx_0105/38664.html

群体是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其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群人的集合体,它是人们在具体生活和实际条件下结成的集合体。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

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活动效率或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干扰或社会抑制。

比如:社会助长:男生在打篮球的时候,看到几个漂亮的女孩路过,就会刻意的做几个复杂的动作,或突然爆发潜力投进很难投进的球。社会抑制:考试的时候,由于看到别人做题速度非常快,而产生紧张,导致自己做题节奏打乱。

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参加导致的效率变化称为结伴效应,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在场旁观导致的效率变化称为观众效应。

结伴效应与观众效应的区别在于:观众效应虽然他人在场但是他人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活动中。结伴效应他人在场而且是直接参与活动中的。

(二)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与社会干扰(社会抑制)不同的是,社会堕化作用往往发生在那些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合作,但个人的成绩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而社会干扰则关注他人在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即使和别人一起工作,也并非做同一件事儿,而是个人完成自己的工作。

比如:在拔河比赛的时候,有同学会偷懒,不使出全身力气。

社会惰化与社会抑制的大区别点在于社会惰化强调的是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情,而社会抑制并不一定做一件事情。

减少社会惰化的途径:

,让每个人的努力和成果容易都得到的区分;

第二,提高群体成员对任务完成的责任心;

第三,提高任务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四,让个体看到他的贡献是、不可为他人所替代的。

此外,控制群体规模,增加工作任务的挑战性,提升群体的内聚力等,都能有效减少社会惰化,提高群体工作效率。

(三)社会标准化倾向

社会标准化倾向早由谢里夫发现。

社会标准化倾向:多数人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共同学习或工作往往在完成速度和质量上有渐趋一致的倾向,这个倾向称之为社会标准化倾向。

比如全班一起做题,做的慢的会想着快点赶上别人平均进度,做的快的也会避免自己比别人快太多。

(四)从众与服从

1.从众

(1)从众概述

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谢里夫(1935)利用知觉错觉中的游动现象对从众现象作了研究。比如“入乡随俗”

2.服从

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服从与从众有着本质不同。从众情况下个体是自愿的,服从情况下个体是不自愿的,是应别人要求去行动的。

个体产生服从的原因

①命令者的合法权利。比如学生服从老师;病人服从医生。

②责任转移。如果我们认为造成某种行为的责任不在自己,而是由命令者承担主要责任时,就会发生责任转移,使得人们产生服从而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

从众与服从的区别在于:从众是自己被动的自愿去做某件事情,即自己被动的自愿。服从是被动的不自愿的放弃自己的意愿,即被动不自愿。比如:在过马路的时候,大家都过去了,尽管你知道闯红灯不对,你也跟着过去了,这是从众。在你想要过马路的时候,因为是红灯,警察叔叔阻挡了你过马路,而让你站在原地。这是你被动的放弃了自己想过马路的意志,因此是服从。

(五)去个体化(去个性化)

概念:群众中的个人,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一旦个体的控制系统减弱,与反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社会学家津巴度(1970)把群众中的上述现象称为去个体化。

比:如一个班级好多学生开始集体起哄,平时比较文雅的小李也跟着一起做出很多不文明举动。 群众游行时,很多平时温文尔雅的人也开始暴躁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广州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6年05月16日
UID:293497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