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因为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空杯留香”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各位酒友的喜爱。喝过酱酒的朋友可能都会听到“下沙”这个词,这个词来源于酱酒的酿造过程,不过,真正懂得正宗大曲酱香酒酿造工艺的人却很少。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下沙”,酱香型白酒为什么要在重阳节两次下沙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首先,何为“下沙”呢?这里的“下沙”就是指酱香酒制作中的次投料,当地用“沙”来指“红缨子”糯高粱,所以称之为下沙。酱香酒的生产过程中有两次投料,而重阳下沙在茅台镇也是延续很久的习俗,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
夏季雨多,水土流失造成水质不好,且气温高达35至40度。而高粱淀粉含量高,如收堆、下窖升温过猛,生酸幅度过大,不利于酿酒。
重阳节前后,茅台镇气温稳定在25度左右,适宜微生物发酵。这个时候的红缨子高粱已经成熟收仓,也满足了酿酒对原料的需求,可谓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酱香型白酒两次下沙是因为酱酒生产工艺讲究且复杂,严格遵循“12987”传统酿造工艺,从高粱原料投料酿酒发酵开始,1年为1个生产大周期,需要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且其生产十分强调季节,传统生产伏天踩曲,重阳下沙。因为伏天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多又活跃,有利于大曲培养。
以上就是酱香型白酒为什么要在重阳节两次下沙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