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面临不同情绪、不知所措时,家属可以帮他们做些什么呢?在这世间,人们的角色总在不停转换:子女、父母,医生、病人等等。
医生帕梅拉·蒙斯特曾写下一本名为《当医生成为病人》的乳腺癌临床手记。在她48岁时,她接到了一份乳房X光检查异常的报告,这将她推入了“病人”这个角色。幸运的是,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她终走出了罹患癌症的阴影,《当医生成为病人》此书就记录了她作为医生与癌症患者这一双重身份的心路历程。从确诊癌症到积极,她也曾面对患者们都遇到过的五重情绪:担心、否认、委屈、失望、困扰等等,她用自己的力量与家人的爱去面对这不受欢迎的“馈赠”。今天也通过帕梅拉的经历与大家谈谈,家属到底能帮癌症患者做些什么。
01、担心与焦虑
被诊断罹患癌症时,患者会感觉当头一棒,紧张、焦虑与怀疑的情绪占据上风,会不知所措。其实从心理学的防御机制来看,这些反应全都是正常的。当人体遭受痛苦甚至生命都遭受威胁时,焦虑情绪起了很好的警告作用,患者会注意哪些行为会对自己的健康有所伤害或有益。但是,长时间陷入焦虑并不利于患者接受及预后的开展。心理层面的痊愈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干预以及时间推移来实现。家属要给患者空间和时间
因此,当家属看到患者的担心和焦虑不必太过心急,不妨给他们一些时间与空间。
02、否认与迷惘
在《当医生成为病人》这本书中,作者帕梅拉在确诊初期的反应与每一位普通患者一样,开始会否认自己的病情:“所有和乳腺癌相关的风险因素,我一个也没有”、“被诊断为癌症,真的不敢相信,是不是医生误诊了?”否认这一种情绪就像缓冲剂,缓冲了确诊癌症带给人的冲击力,但是否认也需要有一个度,如果一味坚持否认的想法,就会错过早期诊断与的黄金时间。从否认病情到接受病情,帕梅拉在书中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抽离自己,给自己一定的距离与时间去思考。建议患者给自己一定时间接受事实,让家人与朋友分担一部分消极的想法,同时积极地配合参与医生的。告诉患者:“没关系,我们可以聊这个话题”作为家属,此时可能不知该如何与患者开启一场与癌症有关的对话,因为多数人没有很多进行困难对话的经历,有些东西摊开来说的确实会让人难以接受。所以需要把这种对话导向一个简单的问题,例如“你感觉怎样”、“你想跟我聊聊这件事吗?”会大有帮助,而不应该让自己的尴尬被患者误解为没有同情心,或者可以问个更具体的问题:“我有什么能帮上你的?”以此来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
03、怨恨和委屈
当现实与理想相碰撞,如何能不感到痛苦万分呢?同事、朋友能够精力满满地工作,或是无忧无虑地享受天伦之乐,而自己只能在病房中日复一日地打针、吃药、化验、检查……正是这些对比会让他们感到委屈和愤懑,以至于他们变得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感到不顺眼,脾气变得暴躁。帕梅拉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得知,癌症患者有可能会连着哭好几天,或者在没有任何缘由和征兆的情况下情绪波动较大。大部分患者内心都是不愿给家人和朋友增加额外的负担,因为他们已经承受了很多。癌症患者很难向别人解释癌症带来的孤独。告诉患者:“对自己好一点”
帕梅拉在接受现状的时候经常用“对自己好一点”这句话来宽慰自己,在任何癌症手术后,临床痊愈并重新获得健康的自我认知都需要时间,家属在劝导患者接受患癌这个现实时,不如试试这句话,比“让自己休息一下”更让人印象深刻。
04、失望和挣扎
一段时间后,由于疾病对身体造成了较大的痛苦,或是效果不显著、病情发生波动时,患者会感到失望、难过。还有些患者因为长期患病,体力日渐衰弱,不能为家庭做出贡献,还认为自己连累家属长时间陪护,不免就会产生内疚、失望、沮丧、消沉和孤单等负面情绪。患者也会处于触景生情的境地,当患者看到多年居住的房子,就想起自己辛苦打拼建立的家庭;当看到熟悉的办公室,就会对上班的日子无比怀念。这些情绪使得患者时而鼓起勇气和癌症进行斗争,时而又在绝望中挣扎。家属要做“锻炼的陪伴者”面对这样的情绪,核心就在于家属要帮助患者找到慰藉,而每个人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走到户外、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锻炼的形式并不重要,跑步、举重、简单的走路都可以;重要的是,用锻炼带患者走出情绪的“怪圈”。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