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广东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
广州
[切换城市]

广东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

更新时间:2018-06-21 20:18:04 浏览次数:64次
区域: 广州 > 天河 > 五山
文化素养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考试中,以单选题的形式来考察我们。这一部分的内容,涉猎非常广泛,包括历史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等。以往不经常考查文学理论,但是17年开始慢慢涉足这块内容,所以我们在这儿选择部分重要的内容讲解。本文来源 广东教师招聘网 http://gd.z***/html/2018/zhsz_0130/39425.html

1.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境界”所要求的正与以形象反映现实的艺术规律相通;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既要有轻视外物之意,又要有重视外物之意,这与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又要高出生活的创作要求相一致。王国维的“境界”说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艺术境界内在的特殊矛盾,说明了文艺的本质特征。景多无限,情也说不尽,“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成的。但不论是客观的“景”,还是主观的“情”,都是“观”——人的精神活动的结果。考试时可能把《人间词话》中的内容放题干中,让考生选择相应的著作,也就是考内容和著作的匹配。

2.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文化史上首次构建了系统的美学理论。他从哲学高度提炼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铸成了西方美学的开山杰作。《诗学》是古希腊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原名为《论诗》。亚里士多德表达了对艺术及悲剧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而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摹仿。此处重点考查著作和作者的对应。

摹仿理论

艺术的本质是摹仿,摹仿是把艺术和技艺制作区别开来的基础。摹仿是人的本能,人在摹仿中既可满足其求知欲,又可获得审愉悦,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摹仿天性。,是艺术家在摹仿现实的时候,不仅可以把它按本来面目如实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表现得比它更美或更丑。第二,艺术或诗的摹仿对象有三种: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第三,艺术应当摹仿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亦即应当按必然律去摹仿。第四,为了表现必然之物,艺术家在摹仿的时候可以采取理想化和典型化的方法,以突出所摹仿事物的本质和鲜明特征。

《诗学》讨论的核心是悲剧。“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悲剧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即情节、性格、思想、台词、扮相和音乐。其中情节和性格是为重要的。就情节安排而言,诗人应当遵循事件发展的可然律或必然律,应当使情节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就性格描绘而言,应当恰当、逼真、前后一致。悲剧的主人公应当是一些并非十全十美,亦非十恶不赦之辈,他们应当是好人,但又有一些缺陷和过失,由此而给自己招致了灾祸,这样悲剧才能激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才能使我们的情感得以净化。

《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部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

考查时可能会有《诗学》的地位以及摹仿理论和作者的匹配。

3.三一律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又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三一律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行动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

曹禺的话剧《雷雨》把周家客厅作为演绎大家族崩溃的窗口,《雷雨》的开始设定时间在周府三十年来的矛盾总爆发前的一晚,即是高潮来临前的一刹。在随后的一昼里,就在周家的客厅,周萍与繁漪、四凤的乱伦,周朴园与原配及敌视自己的儿子鲁大海的相逢将积累的恩怨推陈向不可收拾的境地,后在象征崩溃的雷雨中被不可挽回的悲剧命运吞噬。

考查时可能会问到《雷雨》这部戏曲是能够体现什么创作原则。

4.普希金“多余人”

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叶甫根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个“多余人”的形象。而这一形象真正的广为流传是在屠格涅夫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

5.海明威冰山原则

冰山原则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海明威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
广州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6年05月04日
UID:290492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