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孩子在特定场合不说话 沙盘游戏帮到你
广州
[切换城市]

孩子在特定场合不说话 沙盘游戏帮到你

更新时间:2019-10-05 17:50:04 浏览次数:102次
  某个清晨,一位母亲带着她五岁的女儿(苗苗)来到了精神心理科就诊。母亲表示,苗苗性格胆小,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很粘人。苗苗在家人面前会说话,但是一到了幼儿园与老师和同学就不说话了,只用点头摇头来回应。起初妈妈以为只是苗苗不适应学校,等适应了就好了,但是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苗苗还是像之前那样沉默不语。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苗苗被诊断为选择性缄默症。
  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呢?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幼儿在获得言语功能,有正常的言语理解及表达能力后,因精神因素而出现的在某些社交场合沉默不语的病症。由于其言语表达在场景和对象上有鲜明的选择性,故称选择性缄默症。多在3~5岁起病,女孩比男孩多见。病程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其实质不是一种言语障碍,而是一种社交功能性行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选择性缄默症呢?
  主要跟三大因素有关:
  ,患儿本身的性格特征。多数患儿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
  第二,过度保护或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如孩子被父母过度保护,很少与他人交流,使得孩子缺乏与人互动的语言技能和行为技能。还有一些家长向孩子灌输一些错误的思想(如“你在学校要乖乖的听老师的话,不要调皮,否则老师会不喜欢你”),久而久之,孩子经常的状态就是端正地坐着,看着。
  第三,心理社会因素。患儿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或学校环境突变,被人严厉的责骂等,有些患儿就是在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案例中的苗苗次看到小朋友和老师,不知所措。一方面,她缺乏与人交流的语言技能。另一方面,父母没有意识对苗苗进行入园前的适应教育。这都容易导致她不知道该怎么融入集体,只能呆呆的看着别人。她在幼儿园里是不起眼的“乖孩子”,但这种过分的乖巧恰恰容易被忽视,极有可能错过佳的时机。
  那么,如果孩子患有选择性缄默症,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不要强迫孩子说话,也不要责骂孩子。如果发现孩子不说话,我们不要着急,要理解孩子的胆怯,害羞等复杂的心理状态。逼迫孩子说话恰恰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说话产生恐惧心理。这时候,我们尽量不用语言去评价孩子,改用行动去他。
  其次,寻求专业的心理方法进行。如果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患儿仍无改善,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师帮助。其中,沙盘游戏是选择性缄默症的好办法。
  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是指在师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沙盘游戏能克服患儿言语表达有限的弱点,通过游戏的方式,促进幼儿自由的表达。
  案例中的苗苗在医生的建议下,共接受了20次的个体沙盘。在首次沙盘作品中,苗苗没有拿架子上的玩具,只对沙子进行了细心的探索,小心翼翼的抚摸,观察其在指缝间的流动。柔软的沙子让苗苗感受到了母亲般的呵护,降低了心理防御,慢慢建立了安全感和信任感。
  之后的13次沙盘作品里,苗苗使用玩具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多次出现动物受伤的场景,出现植物类的自我像,主动拉手,眼神交流等非言语行为增多。第15次沙盘,苗苗的作品出现了船以及桥等交通工具,预示着苗苗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第16次沙盘,苗苗开始主动介绍沙盘里的场景,和师分享“水果大餐”。母亲表示,从那之后苗苗能对幼儿园老师的话做出语言回应,(如“好,嗯,可以”)实现了“开口说话”。第17-20次沙盘,苗苗利用人物作为自我像,终于确立了自我。并且,沙盘场景中出现3只小羊集体吃草的画面,象征着来访者对融于团体的强烈渴望。经过学校和老师的配合,苗苗慢慢地融入了集体,渐渐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看到,经过沙盘游戏,来访者被压抑的负性情绪得以释放,心理创伤得到疗愈,自我潜能得到激发和保护,重新建立起人际关系信赖感和安全的依恋关系,这些都是选择性缄默症的必要因素。
  不仅是选择性缄默症,目前沙盘游戏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幼儿、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在不同的心理领域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为本教育作为一家综合性心理服务机构,沙盘游戏是机构特色服务之一,作为一款家长儿童均喜欢的项目,帮助了众多的问题孩子!
广州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1天前
5月10日
5月9日
注册时间:2018年06月10日
UID:495002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