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小朋友是因为习惯了不问自取怎么办
广州
[切换城市]

小朋友是因为习惯了不问自取怎么办

更新时间:2019-11-06 15:27:00 浏览次数:64次
区域: 广州 > 白云 > 机场路
家长有没有试过这种状况,孩子经常在逛商店时随手拿起商品就走,家长要连忙制止;或者孩子拿了学校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带回家;又例如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还大模大样地说那是"我的"……而当家长面对子女这种行为时,便如见到洪水猛兽。家长与其极力斥责及阻止,令子女不知所以然,不如换个角度,培养子女"先问后取"的好习惯。
幼儿的自我概念
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便称之为"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是形成人的个性的重要部分。通常幼儿在约2岁左右开始产生"自我概念",觉得自己碰过的东西都是"我的",因此,当他们看见商店、幼稚园、别人家里有曾玩或用过的东西时,会觉得是"自己的",随手就拿。
幼儿成长至3岁,会逐渐脱离自我中心时期,转而从与他人互动。但转变的过程因人而异,有部分仍处于自我中心状态的小朋友,很容易会"不问自取"。当然,亦有部分小朋友是因为习惯了"不问自取",所以会随手拿走别人的物品。
"不问自取"的影响
爸妈对孩子随手拿走家中物品,或爸妈的东西,未必会太计较,除非拿走的是大量的钱、重要的钥匙、文件等;否则,家长通常只会训示几句。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学校里呢?孩子经常"不问自取"的话,同学一看到他,就会把自己的东西收起来,深怕被抢走;老师亦会对你的孩子有负面的印象。即使孩子的行为是无意的,其人际关系亦会受严重影响。若孩子这种行为发生在社会上,就会被视为盗窃、高买,相信家长亦不想看见这种结果。
四个步骤教孩子"先问后取"
但3岁前小朋友对"所有权"的概念很模糊,既然是"我的"就没有"偷"的概念,就算家长骂他们,他们也无法理解。家长又如何养成孩子"先问后取"习惯呢?
步骤一:辨识"所有权"
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习"所有权"的概念,例如家长要教导孩子每一样东西都是有主人的——在家中,什么东西是他自己的(如衣服、玩具、书包等),什么东西是爸爸、妈妈的;在外面,所有东西都是别人的,若是想看、想摸,就必须得到物主允许。
步骤二:学习保管个人物品
当孩子认识到"所有权",家长应教导他们妥善保管个人物品。父母可先让孩子学习将玩具、文具、衣物及餐具等,放在指定的地方,以建立整理物品的概念。然后,家长便可教导他们收拾自己的书包或出外用的小包包,让他们对个人物品负责任。
步骤三:尊重他人物品
同时,家长要教导子女尊重他人物品,让孩子知道"不能随意碰别人的东西"。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包包,回家时让他自己从书包拿出碗筷、手册和功课。当你要翻查他的包包时,先跟他打招呼,在他面前查看,给予孩子尊重。
步骤四:提升自制能力
就算小朋友明白到很多东西不是自己的,但他们的自制力有限,面对诱惑,还是会控制不住"欲望",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想立即得到,导致"不问自取"。此时,家长就要协助孩子练习"延迟奖励"的时间,让他们学会等待。
此外,孩子认为某样东西现在没人用,以为自己可以拿走它;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手足之间。家长就要教孩子学会"轮流"使用,以提升自制能力。
记忆大师:www.jiyi***
联系热线:18662474858
广州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2天前
6月6日
注册时间:2019年03月06日
UID:572828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