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响象共享图书柜 今天就说透孩子阅读那点事
广州
[切换城市]

响象共享图书柜 今天就说透孩子阅读那点事

更新时间:2020-09-02 09:40:44 浏览次数:36次
区域: 广州 > 白云 > 广园路
响象共享图书柜:今天就说透孩子阅读那点事
阅读那点事,说起来不外乎三点: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造就了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又在不断的推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01
阅读兴趣
没有孩子不是天生就喜欢听故事的,从听妈妈读故事,到自己阅读故事,孩子的阅读兴趣就是水到渠成那样容易。父母要做的就是支持、鼓励和陪伴孩子阅读。
1、父母的支持
以孩子的兴趣为主,提供孩子可选择远远多于孩子阅读量的得合适的阅读资源。
给孩子提供10倍的阅读资源,让孩子尽情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喜欢的内容。买多了,不看也没有关系,只要孩子能读其中的一部分,那就有意义。买的书孩子不喜欢看怎么办?再去买或者借一批孩子喜欢的啊。

研究表明,家庭给儿童提供的图书越丰富,儿童的阅读兴趣也越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也比较高。
现在许多的国外绘本被引入国内,是孩子阅读启蒙的适合的资源。故事、构图都极简单.但每一个故事让孩子看完了会有值得想一想的东西。这些“东西”作用于孩子们的情感,成为一粒种子,成为在将来遇到阳光、雨露就能发芽、生长的种子,终开花、结果。
2、父母的陪伴
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每天有固定时间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是孩子阅读兴趣的开始。等孩子长大后,孩子记住的不仅是阅读过的书,还有那温馨的感觉,父母的温暖安全得怀抱。无论多难懂的书,通过亲子阅读都会降低难度,孩子就能更好的理解。父母也要树立榜样,自己也要多阅读。

杨绛在《我们三》里说过,钱瑗不到一岁时,看到钱钟书和杨绛看书,会去抢他们的书,也学着父母的样子,手里拿着一只铅笔,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乱画。当钱钟书和杨绛在家看书时,小小的钱瑗就安安静静的一个人画书玩。

3、父母的鼓励:
等孩子到阅读敏感期时,孩子会有自己读书的意识,会装模作样的拿书自己读,父母要及时观察孩子这个阅读敏感期的小火花,然后对孩子表示出自己的惊喜。对孩子进行鼓励,强化孩子继续读书的行为。错过就真的错过了。
孩子读了故事,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谈谈阅读的感受。
杨绛在《我们三》里,钱瑗两岁半时,常常坐在小桌子旁,面对面听大她两岁的小表姐读看图识字。杨绛看她喜欢,也给她买了一本,她拿到书后,立即把书倒过来,从头读到尾,一字不错。原来是钱瑗天天坐在小表姐对面听书,她认的是颠倒的字。

由于杨绛对于钱瑗阅读启蒙的早,因此钱瑗的阅读敏感期也出现的早。看图识字是阅读敏感期的必备启蒙读物之一。
02
阅读习惯
叶圣陶强调,在阅读中必须讲求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阅读,但是仅仅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还是不够的,终要让各种方法变成学生终身受用的好习惯。好的阅读方法,要经过不断的重复训练,终内化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1、 什么是阅读习惯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习惯是这样解释的:一般在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练习过程中形成一种技能,称之为习惯。
阅读习惯就是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在经过多次重复阅读方法训练,而形成的习惯性的阅读方法。

2、 大师们的阅读方法:
胡适说,读书有两个要素:要精,第二要博。
、精就是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就是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哪些书需要一句一句念出来呢?胡先生认为,如心爱的诗歌,如精彩的文章,如好的小说,如思想哲学方面的书,熟读多些,于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响。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

心到,就是去用心理解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并考究为什么是这样。要做到心到,胡适先生给了三个方法:一,字典,辞典,参考书等工具要完备。他建议“当衣服,卖田地,至少要置备一点好的工具。比如买一本《韦氏大字典》”。对于中文,手头应该配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二,要作文法上的分析。用文法的知识,作文法上的分济,要值得文法。三、有时要比较参考,有时要融会贯通.方能了解。构造,方才慢得它的意义。

手到就是要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
胡适先生说: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作提要,或作说明,或作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1)翻查字典及参考书,是要动手的。
(2)作读书札记,是要动手的。札记又可分四类:
a.抄录备忘。
b.作提要.节要。
c.自己记录心得。张载说:“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不则还塞之矣。”
d.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的著作。
第二要讲什么叫“博”。什么书都要读,就是博。
一,为预备参考资料计,不可不博。二,为做一个有用的人计,不可不博。
理想中的学者,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无人能及。

这也是胡适自己的阅读习惯。蔡元培曾说:“我曾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时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作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鲜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
朱光潜先生建议的读书方法:读书并不在多,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遗,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谊。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恳为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建议,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小说为例,次但求故事结构,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但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3、 阅读速读:
阅读也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精读。有些书需要慢读,有些书需要一句一句反复朗读,有些书连略读都不需要,有些书快速浏览就可以。
快速的阅读的训练:
1、主动提高阅读速度:提醒自己提高速度,训练方法:可以用手指,或者笔,顺着中间一行一行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2、 闭目回忆
3、 大声复述
4、快速的多读几遍
5、读书笔记。这个前面胡适先生详细写过的。

03、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效率,书籍的选择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记忆能力,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思考力和判断力。
通过阅读方法的不断训练,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然后就是不断地在阅读中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广州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23小时前
注册时间:2020年05月06日
UID:690706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