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物一码,把产品转化成一个个与消费者形成关系的触点,这样就可以把终端路线化成“蜂巢”,让企业更好的了解产品走向,对产品本身赋予营销功能,减少中间环节费用的投入。在这个扫码时代,通过每个扫码后的信息传递,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终端传播费用,每次的促销信息可以精准地传递给消费者。
然而,人们常常会陷入几大误区,总结如下:
1、认为一物一码就是简单的扫码发红包
利润太薄,红包费用太高,发不起。品牌商对一物一码并没有深度化认知,大部分客户品牌商认为,一物一码的营销活动只能是发红包,但很多品牌商说,现在发钱发不起。其实对于用户而言,ta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发红包,更重要的是有效的互动体验和有效的购物理由。
以康师傅的一物一码营销方式为例,与腾讯视频、Q Q音乐进行合作,用户扫码即可参与“燃痛快,赢大奖”的活动,奖品为腾讯会员和Q Q会员。打破了只发红包的一物一码营销模式。
2、认为一物一码就是阶段性的促销活动
当活动结束,单从销量提升角度来看,效果好像不明显,而实际上,真正的一物一码是一个品牌商和消费者0距离、无障碍低成本互动的一个佳入口。很多人以为,扫二维码扫出来是一个活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真正意义上的一物一码背后对应的都是一个用户的账户体系。
3、没搞清楚一物一码和传统再来一瓶的区别
认为一物一码就是根据预算设定一下中奖规则即可,没有考虑到一物一码和传统再来一瓶的区别,奖项设置后不看、不管、不问,白白浪费了促销费用。重点是,再来一瓶的营销套路已经老得不能再老了,如今,消费者追求的需求点更多的是个性化,就以2018年的世界杯为例,蒙牛围绕世界杯,不再使用那“缺乏交互性”的再来一瓶活动,而是在多个单品上都充分地应用了一物一码的互动特征,比如,集卡牌、抽奖等活动。这可让很多的年轻用户爱不释手。
4、认为一物一码系统就是个软件工具
满大街都有这样的软件,随便找一个就能用,没有认真思考用户扫码的诉求、交互体验和并发量,结果是软件根本不能支撑用户的扫码需求,导致扫码奖励与用户诉求不匹配,领取率低,扫码体验感太差,影响用户的品牌认知,扫码量稍微大一点,系统就打不开。
5、认为一物一码的数据没什么用
很多一物一码软件没有用户经营体系,不能在客户扫码那一刻就自动构建用户账户体系,也未能和公众号粉丝做有机关联,导致扫码的数据变为一堆死数据,毫无挖掘价值。
营销方式正从流量聚合型向精细化运营转化
广州印刷/包装相关信息
1天前
1天前
2天前
3天前
11月12日
11月12日
11月11日
11月10日
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