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早期的迁移理论的形成
广州
[切换城市]

早期的迁移理论的形成

更新时间:2017-11-08 14:46:47 浏览次数:57次
区域: 广州 > 天河 > 五山
一、形式训练说

1.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沃尔夫

2.形式训练说是早的关于迁移的一个学习理论。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人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不同的官能活动相互配合就构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加能力。

根据这种理论,在学校教育中,传递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的重要。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官能的材料。后来桑代克通过实验发现,训练可以迁移到类似的学习活动中,不相似的学习活动之间却无迁移现象。因此,形式训练说的假设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和现实依据,其对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

二、共同要素

1.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2.共同要素说又称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认为,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以及具有共同的成分,这样迁移就发生。

1903年,美国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训练大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估计,然后对他们进行两种测验。结果表明,被试对矩形面积的判断成绩提高了,但对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判断成绩并没有提高。

据此,他认为,学习中训练某一官能未能使它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他认为两种学习之间只具有相同因素时,才会发生迁移,例如,在活动A12345和活动B45678之间,因为两种活动有共同的成分4和5,所以这两种活动之间才会有迁移。

三、经验类化(概括化)

1.代表人物是贾德

2.这个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迁移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两个情景之间有共同要素。http://gd.z***/html/2016/zx_0918/11665.html

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经验类化理论的实验。他以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作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学生都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学生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的投掷经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贾德以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后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所以贾德的学习迁移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
广州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5月14日
5月10日
注册时间:2016年05月01日
UID:289865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